首页> 协会动态> 公告通知> 公告通知详情

关于“美容贷”的风险提示

2019-07-01 12:18:20

来源:市金融工作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美容贷”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然而在这些“有场景依托、有指定用途”的小额消费贷款中,也不乏一些不法分子混杂其中。一些贷款中介机构与个别不良美容医疗机构合谋,以欺诈手段侵害贷款人合法权益。

部分“美容贷”业务极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一些贷款中介机构与不良美容机构勾结,利用其所谓“专业医疗美容服务”,对无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实施过度医疗后,以“零抵押、零担保、零利息”为噱头,利用消费者良好的信誉,诱骗其进行贷款,套取现金。

不良“美容贷”贷款中介机构往往具备以下特征:1、相关机构非常隐蔽。此类贷款多通过医托或熟人介绍,大多集中在写字楼、商场,未经预约无法进入机构内部,具有较大隐蔽性。此外,也存在部分正规机构涉险经营,以增值服务掩盖其“美容贷”实质。2、虚假医疗项目。“医师”通过恶意夸大,对消费者进行过度医疗,甚至虚构消费项目,抬高消费价格。当医疗费用远大于消费者承担能力时,再诱骗其通过贷款中介机构进行贷款。3、贷款门槛低。此类贷款办理手续往往仅需提供身份证、认证手机号及银行卡即可,通过专为医疗美容贷款打造的App即时放款。贷款发放过程随意,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4、隐瞒实际出借方真实信息并逼迫借款人返还高额息费。这些贷款中介机构在替实际出借方收取利息的同时,还收取高额中介费用,并往往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联系人。有的公司用侮辱、诽谤言语进行人身攻击,甚至伪造、发布个人肖像进行诋毁,同时伴随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逼迫借款人返还畸高本息。

此外,“美容贷”消费者往往无法获得贷款资金,不良美容医疗机构通过与贷款中介公司联手,欺骗消费金融公司等实际出借方,骗取贷款,款项直接委托支付到上述医疗美容机构账户,从而在达到不法分子疯狂套现的目的同时,也赚取了消费者贷款佣金及医疗美容项目的业务分成。然而,另一方面,消费者莫名背上巨额贷款,一旦无法及时还贷,除了影响征信外,还可能遭受催收的侵扰,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金融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金融便捷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做到: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2、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消费。不要轻信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广告。3、看管好身份证件及相关信息,避免不法分子在未经本人许可的前提下,利用有关信息申请贷款。同时,勿将手机通讯录等敏感信息泄露给第三方。4、了解实际贷款机构的准确信息,并向该机构核实贷款的条件和审批流程。5、务必留存协议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档、截屏图片等能证明协议约定内容的证据,以便相关部门开展查证工作,及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广大市民群众一旦发现上述“美容贷”业务,应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及实际贷款机构的主管部门进行举报,若遭遇暴力催收、恶意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