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详情

​票交所发布一季度报,这些点你应该GET

2018-05-04 16:26:36

一、承兑同比增长明显,面额与期限结构优化


一季度,票交所办理票据承兑业务4.24 万亿元,增长39.2%。期末,票据承兑余额为10.12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49.53 亿元,增长3.42%。


从承兑平均面额来看,第一季度,票据承兑笔数515.62 万笔,比上季度增长11.17%,;承兑平均面额82.14 万元,比上季度下降10.8%。其中电票承兑平均面额134.34 万元,比上季度下降11.49%。承兑笔数逐季增加,平均面额逐季下降,表明票据支付结算功能不断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进一步提升。


从承兑期限结构看,半年期及以上电票承兑业务在市场中占比达到74.95%,说明实体经济倾向于拉长资金使用周期,故票据承兑期限结构集中于长端。


从机构类型看,一季度票据承兑业务增加最多的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而存款较为稳定的政策性银行和邮储银行则未增加。


企业需求增加和银行主动营销促进承兑业务明显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扩张带动支付结算需求增加,同期,商业银行在吸存压力上升背景下将票据承兑业务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途径,综上,企业与银行票据承兑业务需求上升。


二、贴现业务同比增长明显,贴现机构偏爱长期限品种


一季度,票交所办理票据贴现业务2.12 万亿元,增长23.58%。票据融资余额为4.97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3.19 亿元,增长3.1%。


从贴现期限结构看, 3-6 个月和9-12 个月的电票贴现业务在市场中占比分别为42.69%和40.48%,贴现环节在期限结构不跨半年末和年末时点前提下,银行倾向于贴现长期票据。


分机构类型看,贴现业务增长最多的是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税收新政推动贴现业务回升:在营改增的税收新政实施下,票据贴现环节税收成本降低,显著提升了市场参与者贴现积极性。

 

三、票据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短期限品种受欢迎程度上升


2018年第一季度,票交所办理票据交易11.2万亿元,同比减少3.31万亿元,下降22.84%。


分交易类型看,转贴现9.3万亿元,同比减少3.05万亿元,下降24.71%;质押式回购1.9万亿元,同比减少2616.46亿元,下降12.12%。


分机构类型看,股份制银行是票据交易下降的主要交易主体。第一季度,股份制银行票据转贴现5.35万亿元,同比减少2.52万亿元,占全市场转贴现减少额的82.44%;股份制银行质押式回购发生额为4785.21亿元,同比减少5498.53亿元,占全市场质押式回购减少额的210.15%。


从交易期限结构看,短期化特征明显。剩余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票据转贴现市场占比为33.92%,3个月以内的质押式回购业务占比达到95.27%,其中隔夜回购占全部回购的23.9%。


强监管背景下市场交易活跃度下行:今年以来,受监管强化和金融去杠杆影响,机构开展票据交易更趋规范,而股份制银行作为票据市场最为活跃的机构类型,因其票据交易大幅减少,导致整个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


四、票据利率总体上行,直转业务利差收窄


2018年第一季度,电票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5.41%,比上季度提高45个基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4.9%,比上季度提高42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81%,比上季度下降8个基点。


从利差看,2018年第一季度贴现和转贴现之间利差为51个基点,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始终保持较窄区间。影响二者利差的主要因素是税收政策。同期,转贴现和质押式回购之间利差为109个基点,比上季度扩大了50个基点。主要是转贴现中包含了占用信贷规模的成本,而今年以来规模趋紧、成本上升,导致二者之间利差扩大。


从银商价差看,商业信用改善促进银票与商票之间价差明显缩小。两者之间的利差从上季度的69个基点收窄至55个基点,说明商票的认可程度在逐步上升。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趋紧引导票价上升:从企业端看,年初企业信贷需求往往比较旺盛;同时,票据承兑增加,企业申请贴现需求也相应增加。从银行端看,在年初信贷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往往更倾向于发放利息收益高的贷款,而会压缩利息收益相对较低的票据资产,导致票据供过于求,市场利率不断走高。


五、2018年第二季度票据市场展望


宏观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有利于企业融资需求增长,带动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维持增长趋势,而信贷规模收紧趋势或将放缓,金融机构持票意愿回升可能增大。


同时,金融市场去杠杆与严监管态度不变,若第二季度资管新规“靴子”落地,将对票据市场产生较大影响。随着票交所系统功能完善,质押式回购短期化在交易中占比或得到持续提升。


友情链接